网站首页 > 中考作文> 文章内容

初三中考备考亮点与经验——依类备考常有切中中考作文题目的训练题

※发布时间:2019-7-9 16:42:2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初三的中考备考复习是教学智慧含量极高的工作。 常常要求我们从各个角度、各个方向进行备考,既要综合考虑各个考点,包括基础、阅读、文言、作文等等各个方面;同时还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其中最难的是预测当年的中考作文的趋向,且中考命题常常是反猜题的。因此 猜题行为几乎都会失败。而实际上中考作文备考方面,无需用太多的精力放在猜题。当然,对中考作文的还是是要花力气去研究的。准确的把握中考作文的,可以事半功倍的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提高复习效率,最终提高中考成绩。

  正确的作文备考方法应该是全面复习,分类分项进行。而不能只押宝在某一种类型的题目。那样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风险。而全面复习各种中考作文的主体类别,对每个类别都进行扎实的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就会很强,应变能力也增强了,各类作文都就能会写。在这样的分类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就积累了各种素材,学生的审题、构思等思维训练也得到了锻炼。这样无论中考中出现什么样的作文题,学生都能从容应对,并且能够较好的运用积累过的素材,以及正确地运用训练过的思维方式来写好中考作文。

  在今年(2019 )武汉市的中考作文方面的判断方面, 很多学校都判断认为今年可能会考的“行为处事智慧”类或“人生”类的作文题,而成长类作文已经在近十年中考过三次了,大家都认为可能不会再考。结果,今年中考恰恰就考了成长类的作文题。

  可见,中考备考不能只能靠猜题和碰运气,而是必须全面训练,分类进行,即使估计可能不会考到的类型,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纵观最近几年的中考题,2018年是类,2017年是认知(新事物)类。2016年是人生(道)类。2015年是成长类(成长滞后也可以成长)。2010也是成长类题目(认清自己的特点才能成长)。

  张慕元老师在备考过程中,在进行各类型的作文训练,比如励志类、教育类、人际关系类、为人处事类等等类别。同时发现已经有三年没有考过成长类的作文题了,那么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和几率比较大。即使中考中不出现,也要系列训练到这一类题目。所以在今年的备考中在训练题里面,特别设计了一些成长类的作文题。有些就与今年的作文题非常接近。而我在训练过程中的有两道题, 与中考作文题目的内容相似度非常高。

  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我们: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那些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搬过来,而是要找到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字。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④规划人生时,不盲目时代潮流,不简单模仿他人的成功之道,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人生目标)。(不被大众,不选择普世流行的人生道,而规划适合自己的特点的)

  (判断一篇作文题意是否正确,不应以作文是否有对题意的字面表述为依据,应以文章的内容——阐释或支撑——是否表现出对题意的正确理解为依据。)

  1 设置目标就是中考题的“规划人生”。2现实的目标就是适合自己的目标,不好高骛远也不能够无目标。(这与中考题相似,但略有差异)

  1中考题要求重点写清规划人生要适合性自己特点、意愿等,而此题只要求写“符合现实和自己的特点”并要有对理想的追求……2远期目标在中考题中没有。

  1本题的“确定目标”与中考的规划人生有相同之处。2 不太高也不太低,与中考作文的“适合自己”也有相似之处。(但有差异)

  1.中考题要求写规划人生要适合性自己特点、意愿等,而此题只要求“目标不高,也不低,刚好是跳一下可以达到的目标”两者表述重点不太一样。

  精心设计作文训练题目,不是简单地猜题,而是精要地落实全面而扎实的系统训练的环节。题目设计得好,学生多半会得到提高。例如,有一年的元调前(2013),江岸区某校(排名前三)刚好进行了一次月考,其作文题目是“新书与旧书”,与随后的元调题目“我所理解的阅读”极为相似,结果该校的语文平均成绩一下子冲高了很多,超过全区的两大学校(但后来的中考平均成绩又回到了正常的第3位)。可见,即使是作文碰巧碰对了调考或中考题,也是会总体上提高学生成绩的。所以,大家都会重视定向训练,来提高训练的效度和精度。

  当然结果也会因人而异,也有学生会生搬硬套,不知变通反而出错。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例子就是明证。

  中考结束之后,就有初三学生反馈自己熟练地运用了系列训练中的素材和类似题目的审题方法与思……感觉很好。估计,学习认真的学生应该获益匪浅。

  总之,初三的中考备考工作复杂而颇费精力,需要人殚精竭虑地提高效率,而精心进行系列训练,全面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特别是精心设计作文命题,就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2017年中考, 二中广雅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领先,其中最重要是全校作文均分领先一分多。这种优势自初三元月调考开始就形成了,一直到中考,我们总是第一。【江岸区语文均分也全市第一。】

  尽管我们二中在三年前,在初一新生招生时因为工作滞后,被其他学校占了先机,故二中生源居于第二位,随后初一的全区联考也应证了:二中语文总是居于第二位。

  但是,由于我们语文组期扎扎实实的作文教学,精心指导,反复让学生修改……终于在初三反超对手,二中语文成为全区最强势的学科。

  在初三下学期,全区教研室组织了几个学校到二中初三语文组来学习观摩,听课,看常规教学组织方法……各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点,是需要互相学习。

  当然,我也明白,二中的有些经验是他人无习的,这并不是说,二中有什么高明的妙招,而是像我们这样指导学生作文,老师的付出太大,如同愚公移山的为学生服务,要详细地写指导方案,详细地设计修改步骤,片段修改,正文得失分析,思维引导……这个过程太复杂,耗时间太多(特别是对于要照顾家庭的女老师显得有些不)。我们常常是两个老师一起写指导教案,常常忙得天昏地暗。这里需要的不仅仅是作文指导的水平,更需要的是休息时间的。因为,白天要上课、改作业,根本没有办法完成这种“工程”,只好晚上和周末加班。而这种加班是学校看不见的,也是没有报酬的,也得不到赞扬的,你只能凭付出,付出……还有一点不易学习的是:老师要身先士卒,自己写示范作文或示范片段。这也需要热情和休息时间的(我们有时无法顾家,那时,孩子上高中,我就没有过问她的学习和生活,完全由她妈妈照顾……我则常常灯下奋笔疾书)……

  但是,我们依然做得不亦乐乎。好几次,记得我在手提上敲打着作文指导方法,忙着忙着,终于完工了,赶紧将电子稿发给打印室的邮箱。如释重负,这时,才发现已经夜深了,学校静悄悄的,连初三的晚自习也早已下了……第二天学生顺利地拿到了一张作文讲评与修改卷,老师们都可以顺利地组织教学了……

  还记得吴俊老师和颜玉霞受任周末赶写本期作文指导教案卷,她们在周一都如期交卷了,但是,眼睛也熬红了(女老师的更感人)……还有田汉文老师有时写满两张卷子,还有王晓峰老师、徐群老师、金砚、齐丽娜、叶昌成、陈建东、柳琴、何玮老师,也是这样忙忙碌碌地无偿劳动着……

  本届初三语文组,大家齐心协力,精心一位女士的推油经历备课,高效备考,精准复习,巧妙设计并组织复习资料,最终以优质高效的工作,为我校取得了元调和四调“初三语文成绩全区第一”好成绩。成为全区学习和仿效的语文备课组。区教研室复习督导也组织兄弟学校到我校初三现场学习,为我校在全区赢得了声望。中考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最高有115分,不少的班级语文成绩过一百分的占百分之十之多,没有过百分的仅仅是少数。现在反思总结如下:

  一 精心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我们语文组全体老师,依据中考要求,精心安排教学进度。课本学习与考试技能同时兼顾,语文基础与阅读与作文,统筹安排。避免顾此失彼,了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初三开始就将重点阅读课文选出,给每个老师设计出中考题型,并以老师先行示范:将课文设计出中考必备的阅读题型,让学生课堂上高效训练,并马上评讲反馈。这样科学安排教学,就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阅读训练中,既学好了课文,有获得了阅读能力。

  二 精准组织复习资料,精确设计月考试题。初三时期,我们在上学期以校本和区本为主,同时使用新视野这类有实效的资料。并且语文组分工负责日常训练的“专题资料”以及小试卷。系列资料与专题资料配合使用,互相弥补,共同发挥效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成绩。根据中考作文容易拉开距离的特点,我们还特别重视作文资料的编写,上下学期分别编写了《作文经典素材》《作文复习宝典与晨读宝典》,然后全组研讨后开始实施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积累。这样二中的学生视野远远比一般学校的学生开阔,腹有诗书,写作的基本功打得扎实,学生才对各类作文题目应付自如。另外,每次月考后,都由两人负责编写本次作文得失指导(审题方法、构思技巧、详略安排)和优劣作文分析(片段修改)与点评,设计作文点评训练卷。学生经过这样精细指导和训练后,对审题的方法、写作的要点等等,得更深入,审题与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再次写作就会吸取教训,触类旁通。这样循序渐进地提高全校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故元调、四调中我们的作文成绩就显示出巨大的整体均分优势。

  对于月考,语文组极为重视,鉴于以前由一个人出题出现的速度慢、个人局限影响试卷整体的信度效度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改进:全组分成4个小组,每一组又分专人负责某一专题,地出好自己负责某一类题目内容,并且要求平时超前出好专题试题,系列化安排。还在每次集体备课时全组商议下一次的出题的题型、内容、重点,指导各小组出好试卷。最后组合成月考试卷。这样确保了试卷的精准性,高效性。

  三 成立教研核心组,发挥老师的智慧。我们成立以小组长为中心的教研与中考研究的中心组。常常先行商讨主要复习资料的挑选与设计,商讨阶段性复习重点,商讨调考中考的和可能出现的题型。然后,各自设计新题型,精准命题,交给当期出题小组使用。王晓峰和吴俊老师主攻阅读,徐群田汉文老师研究综合性学习新题型等基础题,张慕元老师主要负责设计全年的系列作文新题。这样集中大家的智慧来把握调考中考的重点,就更全面准确地命中了调考和中考的题型,预先抓住了其重点难点。

  1.专题训练还不够科学。原来设想安排老师将“说的做题技巧与方法”“病句类型与识别技巧”“综合性学习的类型与解答方法”分别总结出精细的讲义。但是,后来发现工作量太大,老师无精力完成,最后 ,多数只能编写成系列训练卷,而缺少技巧的,只能靠各个老师在课堂上发挥和了。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将资料深入到“技能与方法指导”的层面,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2、最后的复习阶段效率不够高。四调之后,二轮复习有些踩棉花的感觉,师生都感到什么都学习过了,什么都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月考之中却又出现了问题。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方面出了问题就重点复习哪个方面。系统性不够,不知复习什么才是最合理的。进入茫然期和高原现象。今后应该进一步科学安排最后复习的系列,重点推进,不一味做题,而要与复习系列并举,科学推进。方能有更高的效率。

  财成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