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小心撞了您的爱车,非常抱歉。但责任必须担当,您可到一中找我……”近日,一张留言条在湖北省罗田县微信朋友圈疯传。罗田一中一名学生在撞坏边一辆宝马车后,给车主留下一张字条致歉,并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车主看后十分,大度地放弃了赔偿。
近年来碰车后留字条成为公共事件的,第一起发生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2012年11月2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徐砺寒在撞坏停在边的宝马车之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处等待了近半个小时,并留下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纸条。此事被网友拍下来上传微博,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很多网友称赞徐砺寒是“最诚实的中学生”,并表示要向他学习。
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激发了人们的自觉和自信,还让人们看到“有时是夸出来的”。“徐砺寒留字条事件”发生后,拿出了大量的版面报道及点赞这件事,形成了的长时间的声势,徐砺寒本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这种价值导向的确立,对于社会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发生了很多“撞车留字条”事件,很难说没有受此影响。发生在湖北罗田县的“诚信佳话”,再一次传递了的曙光。
纵观报道的“撞车留字条”事件,虽然发生地点不同,当事人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善意得到了善良回报——当事车主看到纸条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不要赔偿。为学生的诚信和担当点赞,也要为车主的善良和大度点赞。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样的故事结局很符合传统的审美。如果没有当事车主的善良和大度,“佳话”似乎就有所欠缺。
每次看到这样的报道,都会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但真正静下心来,却又难免捏着一把汗。在的报道中,当事车主都选择了不要赔偿,可是,万一被撞车辆的车主要求赔偿怎么办?要知道,被撞车辆的车主有要求赔偿的,车辆损失没道理完全由车主承担。如果当事车主要求赔偿了,还会被称为“佳话”吗?人们又会如何看待类似事件?
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前几天恰好有一个朋友的车被人碰了。现在讲诚信、有担当的人确实越来越多,同样的故事情节让朋友碰到,他在车上也发现了留言的纸条。第一时间发现的是人,善良的人打电话给了,迅速跟进报道,很多人在朋友圈转发。这时,朋友的“尴尬症”犯了,到底是要赔还是不要赔?要赔偿,似乎不符合故事的;不要赔偿,损失完全由自己承担,又有点不甘心。
于是问题就来了,面对“撞车留字条”,车主能不能仍然要求赔偿?肯留字条的行为,本身就是讲诚信、有担当的表现,当事人应该不会赔偿,更不会想到通过的方式来不赔偿,但我还是担心,由于受到传统审美的影响,人们只愿意接受一个结果,那就是车主放弃赔偿。如果车主仍然要求赔偿,很可能被为“斤斤计较”“不懂得以善意回报善意”等。倘若这样,对于建设未必是好事。
善良的人们总希望好到好报、对接善意,也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温情,人们才能实现“诗意栖居”。但也要看到,社会是复杂的,并不是每一个当事人都有承受代价的条件。如果他们提出赔偿的要求,也应该得到尊重。真正的,可能不是撞车后留不留字条,而是如何面对车主的赔偿要求。我们不能把要求赔偿理解成为“斤斤计较”“以恶意对待善意”,更不能影响对建设的信心。 (毛建国)
推荐: